聚焦天府 - 新闻

四川媒体走进杭萧钢构,探秘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5月27日,四川新闻网、广元日报、宜宾晚报等四川省级、市级媒体代表走进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杭萧钢构,参观了解杭萧钢构产业特色及未来发展战略,探秘抗震性能优越的钢结构建筑。

活动中,媒体代表实地考察杭萧钢构在建钢结构工程项目,深度参观杭萧钢构研发试验大楼展厅、万郡绿建智慧展示中心,亲身体验地震房,并走进杭萧钢构的生产车间,深入了解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生产线。

微信图片_20210528222758

在随后的媒体见面座谈会上,杭萧钢构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杭萧项目进展情况及全国项目布点情况,并与媒体记者就“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等话题展开座谈对话。

“在汶川地震13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迎接四川媒体的到来,对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安全性更高的钢结构建筑,当危险来临时,筑起生命的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杭萧钢构副总裁方鸿强表示,“筑不起‘钢铁生命线’就不能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更高水平的钢结构产业已迫在眉睫,而钢结构技术的发展、推广及运用已然成为一种大的时代趋势和刚需。”

 微信图片_20210528222803

把握时代要求

钢结构具有抗震性能高、工业化生产程度高、施工周期短、节能环保、便于运输、施工速度快、延展性好等优点,可以衰减地震波,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性。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钢结构建筑已占到总量的50%左右。2020年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推行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造模式。

作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被列入住建部首批建筑钢结构定点企业,杭萧钢构自1985年创立以来,深耕钢结构行业,将推广中国钢结构作为企业自身的社会使命。

“钢结构本身就代表着现代装配制造业的变革,钢结构建筑的建造方式是颠覆性的——几乎把所有室外的工作放到室内做,把工地的工作放到工厂做,把高空的工作放到地面做,把所有危险复杂的工作交给机器做,把质量安全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做。”杭萧钢构副总裁方鸿强介绍,“每平方米钢结构建筑相比混凝土材料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可减少12%的能耗、39%的用水、15%的二氧化碳、6%的碳能、32%的二氧化硫、59%的粉尘、51%的固废,在拆除时还能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是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过程中‘碳达峰’、‘碳中和’的主力军。”

杭萧钢构以钢结构为核心,开展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的研发和攻关项目,形成了以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为主的两大核心产品体系,提供了完整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综合解决方案。多年来,杭萧钢构主编、参编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70多项,先后获得400余项国家专利成果,开创了打造中国钢结构第一楼、建设全国最大钢结构住宅群、首开行业战略合作模式等若干行业“第一”,成为推动和引领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

“杭萧钢构将继续以创新的技术,精湛的工艺,过硬的产品,高效的管理,优秀的服务,高度的社会责任,为我国迈向智能建造的世界强国助力。”方鸿强说。

 微信图片_20210528222807

引领行业发展

为实现“绿色建筑集成服务于全人类”的愿景目标,杭萧钢构旗下全资子公司万郡绿建融合互联网技术与建筑产业生态,打造了以绿色建筑全产业链材料为产品的垂直领域B2B电商交易平台“万郡绿建”。

万郡绿建采用双场景协作的方式,以建筑建材全产业链材料为产品,实现用户线上选样,线下看样的一站式采购体验,着力推动建筑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生态化、智能化、人本化,打造绿色建筑产业生态价值链品牌。万郡绿建跳出传统建材行业信息平台局限,结合互联网、物联网、虚拟AR与产品实物,通过自身专业背景和系统化服务能力,将品牌理念“绿色建筑、人、自然和谐统一”视为出发点,打造“互联网+绿色建筑”品牌。

 “‘十四五’规划要求引领钢结构建筑行业朝产业化、数字化、平台化方向发展,万郡绿建正是沿着国家锚定的方向,承载着行业的期盼孕育而生,务实服务好产业链是始终不变的工作初心。”万郡绿建相关负责人表示。

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载体,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乎大局,杭萧钢构创新性的实践探索为全行业树立了标杆,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