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地区,一场因宗教信仰差异而导致的暴力冲突,影响着那里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电影通过一个男孩的视角,讲述一个普通新教徒家庭因为这场暴动所发生的变化。
作为土生土长的贝尔法斯特人,导演肯尼斯·布拉纳用男孩巴蒂的视角,追忆自己的童年以及亲历的那段历史,寄托了自己的乡愁以及对那段历史的反思,也借此致意“那些留下的故人,那些离开的游子,以及那些迷失的人”。
有人提到,这部电影就是布拉纳的『罗马』,的确,不管是题材还是黑白影像的运用,本片似乎与阿方索·卡隆的『罗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看完全片你就会发现,虽然已经提名最新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但在真正的奥斯卡最佳导演面前,布拉纳就是个弟弟。
这是一部精致工整但缺乏感染力的作品,电影对影像和配乐的运用确实特别考究,黑白影像增加了历史质感,拍摄的角度和构图也堪称教科书级。
但是在故事和情感表达上,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很多私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割裂,让人很难找到连接,不可否认会有小感动,但难有大共鸣。
与之前『罗马』给我带来的触动相比,这样的落差也许不仅仅是因为地域、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当然,导演也不只是夹带自我情感的私货,也借着片中父亲对男孩的教导,道明了自己对这段动荡时期的反思:不管是信仰什么,只要他是个正直善良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总的来说,中规中矩,比『罗马』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庆幸时长适中,不至于冗长乏味。
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