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被各自家人嫌弃的男女,勉强组成了一个家,在面朝黄土的日常中,两个人相依相守,渐渐从对方身上感受到未曾拥有的温暖,慢慢成为彼此的依靠。
导演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了这段悲欢离合,悄无声息地开始,悄无声息地结束,连死亡都那么波澜不惊,但这就是属于他们的现实。
130多分钟,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不短,但对于一段人生来说,转瞬即逝。
是什么让这对男女活得这么逆来顺受,如同他们口中的麦子,“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
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他一次次无偿献血却不计回报,一次次被迫搬离住所也只是忍气吞声,被占用安置房也一声不吭;而她连生个病都会有负罪感,吃个鸡蛋都会觉得心里不安。
是什么塑造了这样的他们?
是清贫的环境,还有环境中那些冷漠到残忍的人。
让人欣慰的是,报团取暖的两人,在生活的苟且中挤出一点点诗意,用透光的纸箱孵化鸡仔,斑驳的光点亮了夜晚的陋室,用种子组成花瓣,在彼此手上刻下爱的印记。
这份不经意间的浪漫,是土地里生出的麦花,是导演对苦难的善意。
关于这部电影,听到不少质疑,他们问,底层的苦难应该被歌颂吗?
这不过是迎合西方价值观,谋求获奖的投机主义。的确,苦难不应该被歌颂,但现实应该被看见。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用如此平淡的叙事触动人心,正是因为它的真实,它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故事。
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在片尾演职员表划过屏幕的最后,有这样一排文字:“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如同我们身边看到过的很多事,这样的叙述,例行公事,毫不起眼。
粉饰的繁荣看起来很美,但有些东西,应该被看见,不能让他隐入尘烟。
本片的摄影非常好,很多富有深意的镜头语言,真实又不乏诗意。老四的本色演出真的是深入土地,海清也用精湛的演技无限靠近了那片土地。
看的过程中好像没什么,看过之后心里好像被一下下地重击,后劲太足。四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