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发布 - 名人

打造心理健康防护墙,守住青少年快乐幸福

关爱青少年成长,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新时代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迫在眉睫。image001

11月11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在2023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发表了题为《如何让青少年更加快乐幸福?积极落实学生心理健康的国家战略》的大会主旨报告。他认为,“当前,青少年抑郁、自杀倾向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形势严峻,但前景乐观,社会各方要在用治理雾霾的决心和思想,治理学生成长问题环境;要改变观念,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说的,教育不能讲竞争,要讲互助友爱,共同进步。要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回到立德树人的正确教育观;还要做到考试为更好学习,而非学习只为考试,从而守住孩子的快乐幸福。” 

虽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但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今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2023—2025年)》,这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随着各方力量加入,未来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将更加完善,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青少年心理问题严峻

根据世卫组织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增加了25%以上。“心理防疫”已然成为另一个“战场”。

据徐凯文团队调研的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的自杀事件疫情后均较疫情前有明显增加。叠加学习压力大、内卷现象严重,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问题高发,厌学、拒学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自伤、放弃生命的行为开始走高。

而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出一高一低的特点,也就是自杀率增高,自杀者低龄化。

徐凯文分析“中考职普分流给初中生及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青少年的抑郁症筛出率达到了24.6%,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7.5%,15—20岁青少年自杀率3.34/10万,这也引发了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

根据徐凯文对来自91所高校的2150690名大一新生七年间潜在危机测评数据显示,大一新生心理筛查自杀倾向高危率从2017年的2.59%升至2023年的3.72%。

徐凯文认为,目前学生教育出现了5大怪现象,也就是孩子们要啥有啥,就是没有快乐;孩子们分数越来越高,学习动力越来越低,创造力越来越差;学习软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学生反而越来越厌学、弃学;父母竭尽所能,父母越努力,亲子关系越差;孩子苦,老师累,家长急,满盘皆输。

“一些特别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亲子关系更差,因为父母花了很多钱,让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剥夺了孩子所有的时间,没有玩耍,没有睡眠,没有快乐。”徐凯文表示。

五大难题亟待解决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突出,与整体环境不无关系,这需要抽丝剥茧梳理,而排在首位的无疑是压力大。

徐凯文认为,全社会的焦虑层层传递给孩子,孩子们的压力前所未有大。他表示,“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时常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情,家长给孩子们创造的成长环境对孩子不友好,比如父母对孩子缺乏陪伴,没有在情绪好时与孩子沟通,这就是负面情况的传递,更何况有部分父母会逼孩子考比别人更高的分数。”

除了面对巨大的压力,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极端单一化,成败唯有成绩,摒弃立德树人,导致青少年支持自我的力量前所未有的小。

“我们的孩子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们也想成为六边形战士,但是目前各方只要求他的学习,成绩成为评价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桥越走越窄,不断有孩子掉到水里。”徐凯文如是说。

除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这座大山外,压垮青少年的还有两座大山。一方面是,学业压力还在持续增加中,教育观的唯分数论使得青少年自我否定,对学习无价值无意义感继续恶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作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的失守,成为负面思想、价值观、情绪和极端行为的主要传播途径。

徐凯文还认为,如果100个孩子中,1个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可能是孩子太脆弱,如果是7—8个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家庭需要做出改变,如果是20—30个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社会的大环境就要做出调整。

徐凯文表示,目前,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五大难题亟待解决。一是心理测评有效性低,汇总其他极端事件案例,通过心理测评预测发现的极端个案很少;二是一线教师,特别是心理老师职业耗竭感普遍,心理教师的培训不足,专业能力,特别是危机干预能力不足;三是家校沟通不畅,家长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对学校工作的配合不足;四是自杀传染风险大,一起自杀个案发生后,会在小区、学校乃至班级里传染,有学校短期内发生3—5起自杀事件;五是,国内南方较北方严重,经济发达较经济欠发达地区严重。

消除心理雾霾

面临困境和挑战,为了孩子,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社会各方需要协力,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徐凯文认为,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改变1个观念,也就是形成学习不能讲竞争,学习要讲互助友爱的新观念,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而在面对互联网上不正之风的冲击,各方力量要推动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做到在网络上筑起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防火墙,免受精神污染,与此同时,在校园里恢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做到保障孩子们每天8—9小时的睡眠时间;保障孩子们每天2—4小时的游玩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娱活动。

面对心理测评不准确、心理干预不到位及家长焦虑不改善的三大难题,徐凯文认为,心理测评应该走中国道路的本土化心理测评,主动管理和干预潜在危机;建设学校危机干预体系和培养有胜任力的学校危机干预咨询师队伍;面对家长生病,孩子发烧的问题,则必须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改变家长心态和教育观。

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全社会关注重大课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据记者了解,在亚洲教育论坛年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分论坛上,为促学生心理健康幸福,社会各界力量集结,发起4大行动,即公益保底、专业队伍、社会治理(社会心理服务)及安心工程。

徐凯文表示,全面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还要秉持五育并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应该回归立德树人,学以成人。做到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名校高分不如立德树人,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幸福的成长环境。(于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