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抑郁症的临床一线治疗药物均为化药而难见中药身影。近日,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公布的一则消息让人振奋: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国家中药1类新药——优欣定胶囊已正式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有望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优欣定胶囊由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自主研发,是一款全球首个以改善抑郁症脑区失常的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并持续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为作用机理的单分子抗抑郁原创新药。
作为一款不可多得的抗抑郁创新中药,优欣定胶囊是从我国传统抗抑郁中药人参出发,突破传统研究思路,以创新研发理念(吸收代谢后单体组合药物即PAMD)为基础,用现代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手段为工具,追踪中药口服吸收入血并达到脑组织的有效活性成分(S111),再利用创新专利工艺加以提炼并实现原料生产的产业化,进而通过深层次研究,原创性地开发出的这款抗抑郁新药。优欣定胶囊的活性成分清晰明了,为20(S)-原人参二醇,作用机理明确。值得关注的是,该药物在工艺方面创新性地选用了其它同属植物来分离提取S111,由于该原料资源更为丰富、价格更为低廉,从而能更好地控制了生产成本。
动物模型、转录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优欣定胶囊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阻断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对已释放的NA、5-HT的再摄取,从而增加与受体结合的NA和5-HT含量,增强NA、5-HT的活性。同时也有可能与抗脑组织氧化和抑制应激性刺激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亢进、减少糖皮质激素分泌有关,并且对海马和下丘脑中多个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受体有一定的选择性调控作用。更重要的是,S111 的抗抑郁作用机理更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细胞膜脂筏上相关AKT(Lipid associated AKT)的磷酸化,使抑郁脑区失常的蛋白激酶B(AKT)的信号通路得以改善;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脑内双皮质激素的表达;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增生(neurogenesis),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动物大脑分区转录组学的对比研究表明,优欣定和临床一线化学“氟西汀”所调控的基因除了有少量的重叠外,S111的基因表达谱与氟西汀的差异巨大。可见,优欣定作用机制独特与通常的SSRI 虽有重叠,但两者大相径庭。
优欣定胶囊在Ⅰ期和Ⅱa、IIb、IIc期的临床研究中,给药组的受试者合计超过400例,优欣定各剂量组(含最高组)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仅1例,判断可能与药物无关),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程度轻微,安全耐受性良好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充分展现其极好的安全性。CDE公布的临床Ⅱc期研究数据显示,优欣定胶囊能有效地改善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与安慰剂组的统计学P值均小于0.0001,疗效显著;表明优欣定胶囊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解除或缓解抑郁症所带来的病痛,而且没有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负担和风险,安全性高十分突显。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抗抑郁药物靶向单一,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这些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含量和再摄取来缓解及改善抑郁症状。例如,SSRI可以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从而缓解抑郁症状,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中医药是研发原创新药的重要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世界上许多重磅药物均源于中医药或植物药,如青蒿素、达菲、芬戈莫德等。作为一款全球首创的抗抑郁单分子创新中药,优欣定胶囊的研制是传统中药、创新理念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融合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理念和行动实践。它的成功研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有望为临床机构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改变抗抑郁药物领域化药一统天下的局面。
资料链接
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
2000年国家科技部授牌设立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作为部市共建的全球唯一的国家级中药创新研究机构;同时,作为国家研发平台的依托单位,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由上海市科委、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张江集团共同投资设立,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