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旅 - 文化

欢天喜地游大英 ——在千年烟火中触摸一个县城的心跳

  成都的雾霭尚未散尽,我已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去天府旅游名县大英寻访年味的旅程。

  当铜锣声穿透大英老街的晨雾,檐角冰棱坠落的脆响[1] 与川剧高亢的帮腔交织,这场非遗大巡游正以最古老的方式唤醒新春——大英新年的“蓬莱大乐”场面恢宏,节奏激越,高潮迭出,豪气勃发,真是四川的“威风锣鼓”啊!耍旱龙的汉子在青石板上踏出雷鸣,喷火艺人吞吐间点燃冬日,秧歌队红绸翻涌如赤龙游弋,八旬老者用布满老茧的手,将千年卓筒井的汲卤口诀唱成悠长的年谣。

  暮色四合时,宋井桃源骤然化作《山海经》的幻境。百组彩灯次第绽放,青鸾衔着明月掠过琉璃瓦,麒麟驮着星辰跃上九曲廊。当1600度的铁水冲向苍穹,我忽然懂得何谓“火树银花”——铁匠们赤膊挥动柳木勺,滚烫星河便从九天倾泻,铁屑与夜露共舞,灼热与寒冽相拥,坠落的金砂在少女的银饰上凝成永恒。篝火旁陌生人掌心相贴的刹那,远古傩舞的鼓点与电子音乐的节拍竟完美共振。

图片1

蓬莱美食街蒸腾的烟火里,红糖糍粑在铁板上跳起圆舞,椒麻鸡的鲜香裹着卓筒井盐工千年的汗滴。白发阿婆将炸酥肉装进油纸包的姿势,与北宋年画《岁朝图》里的妇人如出一辙。倚着斑驳的盐井廊柱啜饮盖碗茶时,忽然瞥见灯影里浮动的盐卤结晶,恍若看见时光长河里,那些在正月里取卤制盐的身影正与今人的笑脸重叠。

图片2

   当最后一场铁花在子夜凋零,掌心的余温却比1600度的铁水更滚烫。这座把制盐智慧刻进DNA的小城,将年味酿成了流动的史诗——在卓筒井转动的辘轳声里,在铁花灼出的星空图腾中,在陌生人相视一笑的默契间,华夏文明最炽热的脉搏,正穿越千年与我们心跳同频。

图片3大英啊,你这个北纬30度上谱写旅游传奇的中国小县城,你千秋流淌的乡愁,千秋流淌的文脉,千秋流淌的年味,滋润着我一个从大都市成都来“奔县”的游人的心,让我的心栖息在你的山水间,祥和欢喜,而又诗意盎然。(张怀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