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团与糖画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节主题活动在龙泉驿区鹿角社区东启梁田举行。该社区联合龙泉街道众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组织50余名儿童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清明习俗在指尖焕发新生。
揉捏、包馅、成型……在专业面点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艾草汁与糯米粉揉成青翠面团,裹入豆沙馅料,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绿胖子"。糖画非遗传承人以铜勺为笔,以糖稀为墨,在青石板上勾勒出熊猫、锦鲤等图案,引得孩子们欢呼连连。9岁的王雨欣在传承人指导下,成功制作出"中国结"糖画:"我要把这份甜蜜带回家,给爸爸妈妈讲清明故事。"
活动现场特设文化课堂,社工通过"清明三问"互动环节,引导孩子们了解介子推传说、寒食习俗等传统文化。"清明节不只是扫墓祭祖,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家国情怀。"社区党委书记张敏表示,活动特别将传统技艺体验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据了解,鹿角社区今年创新推出"文化传承人培育计划",已整合糖画、川剧变脸等8项非遗资源,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后续将结合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非遗课堂、红色研学等系列活动,构建传统文化传承新场景。